碳定價被普遍視為是實現(xiàn)
碳中和目標的關鍵舉措。盡管過去大多數(shù)排放控制均通過行政措施實現(xiàn),但加快建立和完善全國
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具有重要意義。自2013年以來,中國率先在八個省市開展
碳交易試點項目,并將經驗應用于建立全國
碳排放權交易市場,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(ETS)。2020年11月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部發(fā)布了兩份正式文件,首次系統(tǒng)闡述了
碳交易的規(guī)則。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將覆蓋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.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,即綜合能源消費量約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企業(yè),其首個
履約周期涉及2225家電力企業(yè)。在“十四五”期間,預計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范圍將擴大到其他7個關鍵行業(yè),包括石化、化工、建材、鋼鐵、有色金屬、造紙和民用航空。最終,市場定價機制有望成為推動
碳減排提速的關鍵力量。
【版權聲明】本網為公益類網站,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,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,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、研究或欣賞之用,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,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(QQ:51999076)。